近日,2024中央财经大学大樟树投资论坛在陕西省渭南市隆重举行。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校友总会副会长、大樟树论坛主席史建平,校友总会副会长梁勇、陕西省渭南市相关领导等应邀出席,来自全国各地的140多名经济金融投资领域校友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以“养老金融、养老产业、养老保障”为主题,围绕相关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和精彩的思想交流。京华世家董事长聂俊峰博士应邀发表了《日本“团块世代”的悲歌:延迟退休时代的财富管理》主题演讲。
延迟退休时代的中国式财富管理已经出现了三大特征:一是市场氛围和客户信心背后出现理财恐慌与传承焦虑并存的现象。二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同时伴生了资产配置的保守化,三是财富管理客户群体仍不适应没有确定性收益率的产品环境,家庭资产配置普遍缺乏长期主义。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压着相似的韵脚。日本自1990年代以来因为经济下行周期,人口深度老龄化和资产价格泡沫破裂而经历的“失去的30年”,对中国高净值家庭的资产配置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繁花》到《逆行人生》中的中国70后到90后,从二战后日本出生的“团块世代”到泡沫经济后期出生的“团块次代”——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回顾历史、借鉴东邻,展望未来的延迟退休时代的中国家庭需要就财富管理构建反脆弱的架构和体系。
一是家庭资产负债表衰退同时出现的资产配置保守化,如何应对存款和保险预定利率的持续下行并对抗本币的汇率贬值风险。日元在失去的30年当中,汇率一直相对稳定,“渡边太太”炒汇伴随了日元在国际汇率市场Carry trade货币地位,与此相对照的是俄罗斯卢布使俄罗斯民众经历一场深痛的财富洗劫。但片面的资产配置保守化并没有有帮助日本民众躲过19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破产潮。
二是以资产配置的国际化规避历史的垃圾时间。1990年代的日本股市失去持续上行的大周期之后,虽然出现了若干次震荡整理阶段上行的小平台,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很难真正把握。但简单的做法是通过资产配置的跨境投资,布局那个时代更有成长性和稳定性的国别和资产——以孙正义为代表的日系金融资本、以汽车和电子企业为代表的日系产业资本显然赶上了美国的科技创新与中国崛起,聪明资金的努力和外卷不一而足。
三是在传统的股票与债券之外善用商品期货的资产配置价值。失去的30年当中,日经指数的涨幅,在特定阶段和长周期当中均落后于黄金和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与金融衍生品不是洪水猛兽,它的本质是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茅盾小说《子夜》为我们展示了期货市场博弈的财富效应,但《剑桥中国民国史》显示1927-1937年、1945-1949年上海滩的期货交易对财富保值与增值,风险对冲的投资价值在经济增长或恶性通胀的时代都非常显著。以史为鉴、以邻为鉴,黄金ETF、公募商品类基金、私募CTA基金对中国高净值群体资产配置的战略意义就是:家族无法用冰柜存储的时代财富。
四是应对未来新政经周期,构建家庭财富的反脆弱体系需要财富架构与资产配置齐头并进。在传承架构上顶层设计、底线思维,在产品配置中知所进退、合理预期。在客户的人生中,长治久安的信托、保险或遗嘱架构安排比短期净值波动和情绪起伏要更重要。高净值人群应该避免“小账算得精,大局拎不清”。家族信托遗嘱基金会等财富风险隔离架构应该重要且迫切,审慎而宏远地搭建部署。唯如此才能够把财富留给你想爱的人,把事业传给值得爱的人,把这份爱与责任传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中财大樟树投资论坛是由中央财经大学校友发起并设立的交流平台,旨在加强中财校友间的投融资经验交流与资源分享。论坛秉持着“诚信、奉献、分享、价值”的理念,就当前的金融形势、投资策略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是一个汇聚了中财校友智慧与资源的平台,自成立以来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中财校友参与,共同促进校友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