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走出焦虑,静待破晓——变局之下如何解决财富管理的未来焦虑?


发布时间: 2022-05-23 | 作者: 


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疫情反扑、全球通胀等各路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接连发生,市场遭遇了过去几十年来都未曾遇到过的不确定性。这种变局之下,如何保卫我们的财富安全,消解大家内心加速蔓延的焦虑?有鉴于此,京华世家董事长聂俊峰先生和副总裁李南女士同台直播,为大家拨云见日、指点迷津。


直播中两位嘉宾谈到,过去的五个多月对于从事财富管理的人以及客户来说是最为悲观、郁闷和彷徨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生意和财富都受到了影响。作为财富管理者,还是要以专业的眼光来加以审视。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要用冷冰冰的手术刀去剖析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653350633165037868.jpg


在近日举行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黄益平教授,发出了“现在到了不计一切代价救经济的时候”的说法,可见我们面临的现实的严峻。我们当前所处的经济生活大环境,可以用专业的经济学和历史学术语概括为四个陷阱:


一是“修昔底德陷阱”。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一个大国崛起的时候,一定会跟旧的霸权形成冲突,这样的战争和地缘政治冲突不可避免。


二是萨缪尔森陷阱。指的是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减少自由贸易两国中一方的收益。正如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提升转型中,美国认为自身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因此才有了特朗普时期的中美贸易摩擦。但其实质是美国“红州VS蓝州”利益集团诉求推动下的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重整。


三是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指的是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出现的经济增长停滞现象。这也是为什么去年中央又将推动共同富裕作为一项新的国策的原因。


四是塔西佗陷阱。这个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指的是政府组织在突发或持续情况下失去公信力时会面临信任危机,信心和预期引导变得困难。这也是习主席在中央党校干部进修班上提出的,我们的行政执政要避免的。


这四大陷阱是长期存在的,是我们这一代人要面临的共同挑战。透过这四大陷阱看长期的话,我们今天以及未来经济最大的风险,就是内需的全面崩塌和外需的全面脱钩。当然,相信党和政府会尽力避免这种风险和危机的出现。但是客观来看,当下的经济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可以从以下四个经济指标来看。


一是4月份金融数据。如果没有票据融资,人民币贷款几乎是负增长,居民的房贷、消费贷、经营贷全是在负增长。这是几十年来都没有出现过的现象。今年以来居民定期存款增长10.2万亿,与此相应的是活期存款减少了1万亿,这背后就是居民在增加无风险的金融资产。二是服务业的惨淡数据。5月财新公布的中国服务业PMI是36.2,在全球所有经济体中是最低的,数字的背后实际上是很多人的就业受到了影响。三是失业率数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达到了6.1%,青年失业率创记录的达到了18.2%。这对于中国GDP增长的影响是比较堪忧的。四是财政收入数据。今年前4个月一些一线城市的财政收入是大幅下降的,深圳下跌了44%,苏州50%,杭州、宁波、南京都在35-50%之间。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清晰的现实,我们过去难以预料,现在也不大愿意接受的这种预期确实改变了。客观的说,2020年的疫情以及2022年疫情在中国的反扑,以及中国防疫政策所带来的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此外,再叠加外部修昔底德陷阱和萨缪尔森陷阱,以及内部的中等收入陷阱和塔西佗陷阱,非常清晰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过去已经习惯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天天向上的这种增长时代的红利已经过去了。从做资产配置的角度说,就是β可能没有了,但α是永远存在的。


从京华世家团队研究的角度来说: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赢得成功。悲观者收获事后诸葛亮的智慧,乐观者赢得过程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从整个大的经济方向来看,我们有四个观点:


第一,未来5-10年,我们仍然是有一个岁月静好的稳定的政治经济社会预期。一方面,尽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疫情的影响而带来的防控的加强,但是大家的生活还要继续,经济发展的基本盘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时代的β没有了,但永远会有超额的α。在此可以送给大家三句话:一是没有永远躺赢的赛道,但每个赛道永远有可以跑赢的胜者;二是当下大家都不容易,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字,每个年代每个时代的成年人都不容易;三是对经济的基本盘要有信心。此外,我们要清楚的知道,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全球性的滞胀周期,我们既是一个中间的生产国,也是一个终端的消费国,所以这里结构性的机会对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是非常大的。


第二,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和对外开放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总理已经讲过“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但我们要看到的是,资本与监管的关系会重构。这其中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是推动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存量财富再分配。从家族办公室的角度来说,最大的影响在于存量财富的再分配,也就是说在我们有生之年,房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资本利得税、中国版的托宾税是大概率会推出的。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信会有一个比较平稳的过渡,不会发生暴力和强制的财富再分配。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要实现财富的跃迁,阶层的上升会变得更不易。但这也意味着存量财富、有产阶层面临与社会和谐传承的新挑战。


第三,行业结构的改变。行业的头部化,产业的集中度和细分领域的精细化,这两个趋势是同时存在的。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上游产业中,国进民退可能会进一步加速。但会进的有度、退的有底。因为在很多细分市场领域,还是需要小而美的品牌,需要有专业化的机构去服务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资本市场权益投资还是大家无法回避的主题,因为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这些上市公司应该还是行业头部产业集中的受益者。但另一方面,专精特新还有新“小而美”背后也会有新的赛道和机会。


第四,国民心态会经历一场深刻的调整。首先是疫情的影响,其次是房地产。房地产是大家财富最集中的领域,过去一年多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国前十的房地产开发商2/3都已经陷入了债务危机当中。日本在九十年代经过失去的20年后,国民心态有非常大的一个变化,这其中就是对普通人来说是信心和预期的下降,是就业与社会的稳定,是他们的结婚与生育。因此,我们在财富管理上应该做更加审慎的布局,同时也要避免金融理财的过度保守化。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一定要牢记利用风险才是最好的避险,消极避险并不可取。如果现在出于恐慌心理,把股票割肉,房子出售,把好不容易兑付的信托放到银行存成定期,那么换来的只能是未来被财富缩水和被通胀。从全世界所有完成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过程来看,基本上最终都将进入低利率低增长老龄化的状态,这是避免不了的趋势。如果把所有的资产全都放到存款和收益非常低的保单上,把再多的马车排列在一起也得不出一辆火车。那这队马车是赶不上时代的列车的。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永远是这个时代做好财富管理的王道,靠过去的旧地图是找不到新大陆的。


第二,权益投资和权益投资相关的抗通胀投资,是未来可以跑赢各类资产的长期配置资产。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认为,如果想在一个60年的周期里跑赢通货膨胀,首先是大宗商品,第二是房产,第三是股票。从当下情况来看,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宗商品的超级周期。所以今年以来我们看到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我们认为接下来金属工业品供需平衡但价格横亘,能源高位盘整甚至进一步上升,农产品仍可能处在上升通道。对于高净值家庭来说不可能靠冰柜去存储财富,CTA基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配置方向。


第三,要有底线思维的架构安排。即便是对于风险厌恶者,想把大部分资金放到存款中,但是不是可以换一种方式,可以利用家族信托等工具来实现一份不可撤销的信托,以此来规避将来的房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资本利得税。京华世家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经过这些年的打磨,我们对自己的业务模式也愈加清晰,即“双轮驱动+四个角色”:围绕客户的家族财富管理传承的架构设计和家族财富的资产配置双轮驱动,扮演好智囊团、陪行者、资产配置的专家和受托财富的管家四个角色。目前,京华世家即将上线“私董会”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和全面的服务。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很多人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尽管付出了个人的努力,但更多靠的是时代的红利。但近些年来,一些家族产业塌陷的悲剧大量出现。我们作为家族办公室,发自内心的劝告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谨小慎微的守护好我们财富果实,保卫来之不易的成果。有句话说得非常深刻:你的财富最终是跟你的认知能力相匹配的,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认知能力的变现,你亏的每一分钱都是你认知能力的缺陷。靠运气赚到的钱,如果你的认知能力没有改变,一定会靠实力赔回去。


在此,我们要明白三个道理:专业永远比业余要有优势,勤奋永远比运气重要,自由永远比财富重要。


2022年初,京华世家提出了要降低预期、均衡配置、知所进退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现在看来我们策略是对的。而且在资产配置领域,京华世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京华世家主动管理的CTA基金,在2021年的收益是50%左右,在北京地区同类私募基金中排第一。今年到现在主动管理的CTA基金的年内收益是12%,在北京市场也是前十强。同时京华世家主要的资产配置方式,从今年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多策略的回报是绝对战胜大盘的,有些多策略的回报,到现在仍然维持了较高的收益。


在当前比较艰困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资产配置、家族信托和私董会三位一体的服务,能够真正的“与志同道合者一道,与不忘初心者同心”,也希望能够“为有情有义者守护,与心怀家国者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