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视点 |2023年7月市场回顾及8月展望:一波行情起、回调可布局


发布时间: 2023-08-03 | 作者: 管理员

       7月A股市场先后从震荡下行走向了政策利好刺激下的价值蓝筹行情,最后一周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345亿元,单周净买入规模仅次于1月第二、三个交易周。大宗商品则持续了上月的上涨行情。私募证券基金方阵之中业绩表现较好的为沪深300指增、价值风格的股票主观多头和修复继续的量化CTA。从年初以来看,股票量化和主观CTA普遍实现正收益,股票多头和量化CTA管理人业绩分化、涨跌互现。

       当下我们可以看到,A股市场包括政策面、资金面、技术面、消息面等各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振,利好短期行情。而行情的证伪或熄火可能会来自于:居民收入增速不及预期、房地产销售去化不及预期、地方平台债务风险化解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方面,市场目前普遍预期7月是美联储最后一次加息,9月开始停止加息的概率并不低,但降息的开始并不会马上看到。综合来看,我们对短期行情的持续相对乐观,但长期行情仍会反复,判断彻底反转为时尚早。当下行情对于持仓投资者最为有利,仓位较低的投资者不建议盲目追涨,需要在市场回调时点逆向加仓。近期市场也出现了关于大小盘行情的分歧和争论,对于投资者而言,在主线未明朗情形之下,大小盘的均衡适当是更为安全的配置方式。

       CTA私募基金在本轮修复行情存在一定的短期刺激和预期因素,需求端回暖和补库周期的开启尚需时日,保持量化CTA的稳定配置,同时关注对市场震荡行情适应性较强的主观偏套利类CTA策略产品。

       市场及策略简要回顾:

       7月前半段行情持续震荡调整,最后5个交易日受到房地产、资本市场、消费利好政策先后出台的刺激,呈现大中盘价值领跑的快速上涨行情,市场风格在短期内迅速切换,顺周期资产受益,非银金融、房地产、建材、消费颓势扭转,最终月内上证50(+6.47%)和沪深300(+4.48%)涨幅居前,通信、传媒、电子等前期主题板块则暂受冷落,中证1000(-1.31%)和科创50(-3.6%)月内收跌。经过月内调整,今年以来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收益已基本持平,同时受益于海外流动性改善和平台经济整顿完成的恒生科技(+16.33%)体现了更大的指数弹性,成为A股和H股年内涨幅求大的宽基指数。本月公私募主观产品均出现业绩分化,公募股票型&偏股型基金收益的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为-0.79%和-1.05%,价值蓝筹风格的公募基金明显跑赢,但持有较多老成长风格和上半年主题题材的基金经理本月表现并不理想,导致公募基金整体业绩分化仍较为明显。股票量化层面,月内前两周超额环境相对友好,月底的快速切换行情不利于量化策略,整体看本月指增产品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指数β,300指增明显好于500和1000。 

       6月以来,海外流动性环境改善、国内政策刺激和周期进入被动去库等几个因素形成共振,促使大宗商品市场走出了近两个月的连续上涨行情,在这波较为流畅的趋势性行情之下,前期重挫的量化CTA产品净值继续修复,主观CTA管理人则对于宏观政策预期与现实仍存在一定错位的市场走势理解各异,业绩涨跌不一。展望后市,我们认为本轮市场的明显上涨仍存在一定的短期刺激和预期因素,在基本面需求端尚未出现明显修复的情况下,难以快速进入补库周期,仍需对后续市场持谨慎态度,一方面配置擅长挖掘细分品种交易机会的主观管理人,另一方面对已过最艰难时期的量化CTA保持稳定配置。 

       2023年转眼已经行至下半程,在预期与现实的纠结拉锯当中,投资者普遍投资体验不佳。但投资体验和净值的涨跌是一时的,资产配置的最大风险是本金长期甚至永久性损失。近期某系几大财富管理公司金交所定融固收类产品停止兑付的消息一出,再次成为各大财经媒体和自媒体的头条播报。这一次的“爆雷”其实并不意外,尽管波及十多万名高净值客户和上万名理财师的职业生涯,但这是固收时代终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投资悲剧。年化收益超过银行存款水平的所谓“固收”产品本就是国内市场阶段性的特殊产物,更别说动辄8-10%以上的高收益固收,其本质上违背了“高收益、高风险”的基本投资原理。伴随固收信仰同时消失的,还有“投资式买房”热情的消减。“攒够一笔首付就买房”,这曾是中国投资者最简单直接的理财方式,而过去三十年国内的经济保持高增速、城镇化加速发展、人口红利突出也保障了这一投资的收益确定性。然后随着宏观经济走向“新常态”,房产市场也开始迈向新平衡,随之而来的便是房产回归消费属性、告别投资属性。

       固收终结、房产趋弱,银行存款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虽足够安全但长期注定“被通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不得不转向权益市场寻找收益。我认为,投身权益、拥抱基金的净值曲线是当下投资市场转向的正确选择,但正确的选择还要有正确的姿势。我们也看到,2021年以来有太多的投资者在市场转型或“追星看排名”从众心理的裹挟之下,从之前极低波动的刚兑产品转向高波动的偏股基金,“身体做了选择思维却没有跟上”,高点梭哈、低点割肉,在本就震荡加大的A股市场中反复止损。

       尽管2023年的私募证基金收益与体验不佳,“万般皆下品惟有指增高”、“CTA没有阿尔法只有危机”等段子流行于业内。我们认为,凡此种种恰说明资产配置单打一的时代彻底过去。财富管理的尽头不是保险和大额存单,而是FOF。FOF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提供了一类解决方案,通过在不同策略、不同资产之间进行分散的配置,提供低波、中波、高波的差异化投资标的(子基金),使投资者拥有跟自身风险偏好相匹配的投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