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股市场迎来开门红行情,美国通胀下行预期持续,全国各地稳增长措施频出、稳经济信号强化,1月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均重回荣枯线之上,春节期间消费复苏迹象也提振了市场情绪,核心指数悉数上涨,在1月仅有16个交易日的情况下,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已经超过1400亿元,刷新北向单月买入纪录,权益类策略中的主观多头和量化指增业绩明显修复。大宗商品市场同样在强预期未证伪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扬,但期货行情震荡的持续之下CTA策略业绩磨损仍未结束,主观CTA业绩优于量化CTA。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在投资策略上须战略上乐观、战术上谨慎。2023年以经济复苏为主线是市场最重要的强心剂,但无论是A股市场还是大宗商品市场,在当下的定价中均隐含了一定的复苏预期先行短期因素,未来的一到两个月中,施工旺季将到来、两会将召开,一季度经济复苏的数据和上市公司年报、一季报数据都将陆续公布,在其中能够找到经济实际恢复和政策面进一步布局的线索,这些线索也将决定未来市场方向和结构的延续亦或转向。投资建议上,对于权益类策略的投资比例可以适当乐观,但在操作上要更加注重时点的把握和风格的分散,避免追涨杀跌剧本的重演;与此同时,CTA策略在当下既具备风险分散价值,也有着安全边际加强带来的择时价值,也是后续投资中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11月海内外市场政策导向和情绪转向以来,A股和港股市场呈现整体回升的态势,核心指数1月涨幅均在5%以上。受春节假期的影响,月内成交金额均值较去年11月的短期峰值回落至不足8000亿元,但在节后两个交易日也迅速回升。市场风格上,价值和成长之间再次出现短期切换,结构性轮动行情依然明显,年底落后的成长风格及创业板月内领涨,年底领先的大盘价值及上证50则在本月涨幅相对落后;行业方面的计算机、电子、电力设备和地产、银行、建筑板块之间也同样出现了涨跌排名的对调。在市场回暖之下本月主观多头和量化指增产品大多实现业绩开门红,公募基金中股票型&混合偏股型基金的月度回报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6.01%、5.96%。
大宗商品市场依然有着“强预期”的支撑,工业品大多数在震荡行情中价格中枢有所上移,其中原油在供应不确定之下震荡加强,黑色金属的国内需求强预期在淡季暂时难以证实或证伪,有色金属还受到海外加息预期转变的利好影响。行情震荡持续之下的量化CTA本月预计跌多涨少,继续较为痛苦的震荡磨损期,但投资的安全边际也相应加强。对主观CTA而言,宏观+基本面主导的行情交易机会仍然相对更易把握,整体表现优于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