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宗商品爆发】
今年以来,在大A反复保卫3000点的行情之下,大宗商品市场的上涨格外受到投资者关注,前五个月南华商品指数涨近8%,贵金属、有色金属指数涨幅均在20%上下,近期涨势凶猛的白银更是年内突破30%。今年年初从油品和黄金的上涨开始,再到二季度的白银和有色金属,在宏观资金主导之下,宏观属性较强的品种均吸引大量资金流入,大宗商品的货币属性觉醒,同时工业属性也被放大。此时有人开始重新学习康波周期理论,有人开始回顾前联储官员、货币学者Zoltan Pozsar在过去几年的观点,“全球金融体系正在经历与美元的货币离婚”,“对大宗商品的储备需求将上升,这自然会取代对外汇储备的需求”。
在这种行情下反观CTA策略,虽整体有所回暖但并没有遍地开花,站在量化策略的角度,趋势的启动偏短且板块相对集中,站在主观策略的角度,行情由宏观而非产业基本面驱动,也使投资者的一个过往愿望显得更加迫切——“商品指数ETF究竟何时有”。
【宏观VS产业】
在主观CTA业绩中我们看到了明显的分化,宏观资金主导的行情之下,坚持自我也好,打不过就加入也好,产业风格的主观期货选手在今年或多或少会感到一些不适。过去几年产业视角的交易胜率赔率都较好,宏观基金一定程度被收割,2024年我们看到了宏观基金调头进攻,尤其以本次Comex铜逼仓为代表,传统意义上我们认为可交割空头偏高的时候,多头是难以逼仓的,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离交割还远,非产业多头狠狠的逼了产业空头。
行情周期永远在轮转,依然以铜为例,我们并不认为国内的主观基本面选手在产业链方面的积累会因为一次行情的波动而优势减弱,从上游看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精炼铜产量,从下游需求看电动车和新能源也都是我们的优势产业,立足国内、目及海外,这都赋予产业选手扎实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视角】
当然无论适应与否,从全球看我们都已经一脚踏入变化成为常态的未来世界,这个世界以地缘风险频发、割裂代替一体、AI和新产业引领等为特征。从近几天商品行情看,国内宏观资金似乎出现了短期获利了结的迹象,但我们并不认为全球宏观基金在短期内会就此迅速撤退,宏观力量也将不时影响未来行情的波动。当产业资金、宏观基金、量化基金时常同坐牌桌时,我们更需要见自己、见他人。
理解宏观交易的视角,坚持产业链的优势,市场永远是正确的,而身在其中的参与者们永远需要进化。既要低头寻路,也要抬头看天,敬畏市场,关注尾部风险,没有哪种策略会持续跑赢市场,但拥有核心竞争力且能够持续迭代的策略将在市场中获得长久生命力。